南阳
[ 选择城市 ]
专业权威展示优秀陵园,全程帮逝者选理想墓位
0371-65050950

孝道文化浅析

浏览量:501

  一、 传统孝道文化的内涵与功能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自己民族的宗教信仰和传统的思想文化。      “      传统的孝文化在历史上发挥了社会保障功能。中国历代封建政府皆以尊老、养老作为治国的根本,强化了家庭家族观念。这种在儒家文明熏陶下的东方特色家族制度在我国传统的社会保障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我国的社会历史以及个人生活,都是以家庭以及家族为中心展开的。那时老人生活在大家庭中,“三世同堂”,“四世同堂”甚至“五世同堂”,老人不仅得到经济生活方面的保障,而且儿孙满堂,共享天伦之乐,精神需求也得到了满足。这充分说明了在传统社会孝文化全面普及,孝道思想根深蒂固的背景下,老人得以颐养天年,养老保障功能得到最大的发挥。

  二、 中西孝道文化的差异
     
  孝与友爱是中西方文化在处理亲子关系方面的重要差异。西方国家的社会化养老模式作为一种制度安排,也有其深刻的制度文化根源并根植于西方特定的社会结构条件。在西方,受基督教文化的影响,亲子之间缺乏骨肉亲情,以血缘为基础的家庭和家族观念淡漠,而且养老从来就不是家庭的必然责任。在家庭中,父母与子女的关系是自由和平等的。他们认为,友爱责任乃是由友爱的双方交互作用而引起的,这种友爱的交互往来愈持久,则友爱的责任愈深厚。在中国的孝文化中,孝被片面地强化到无以复加的地步,而西方人的友爱则真正是自由和平等的。之所以存在这种差异,有如下原因:
     
  一是家族本位与个人本位的差异所致。正如陈独秀所说,“西洋民族以个人为本位,东洋民族以家族为本位。”(陈独秀:“东西民族根本思想之差异”,《新青年》第1卷第4号)中国宗法社会的基本特征是家国同构,家国一体。统治者对国家的治理是通过家族来实行的,因而在一定意义上国家就是一个扩大了的家族,只有齐家才能治天下。而在西方,个人本位的思想成为西方文化的首要原则,这种原则倡导人的自由与平等,每个人的地位都是平等的,父母与子女也不例外。
     
  二是老年至上与少年至上的差异所致。在代际价值观上,中国是老年至上,西方则是少年至上。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尊重过去与老人经验的老年文化,而西方文化则是一种重视未来与青年创造性的青年文化。
     
  三是代际整合与代际断裂的差异所致。在代际关系上,中国孝道要维护家族的延续、发展与团结稳定,必然强调代际整合。父母与子女的关系是紧密联系和相互负责的,以孝道为基本精神;而西方文化以人的自由平等为最高价值,必然强调代际断裂,父母尊重子女的意愿和个人隐私,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这是培养独立性格的基础。对于这些差异,不能简单地用好坏来加以定义,我们应该取长补短,求同存异,促进我们中国文化的发展。

  三、 影响孝道文化传播的因素
     
  孝道文化是传统社会的伦理思想和道德基础,是在当时的社会政治、经济、历史发展条件下的产物。但随着社会的发展,由于老年人急剧增多,子女工作压力增大,而且在现代文明的熏陶下,人们的思想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对孝道文化观念日渐淡薄。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因素:
     
  (一)最重要的因素是年龄的影响。相对来说,中年人比年轻人受传统文化影响较深,在孝文化的熏陶下,树立了应对父母尽孝的观念,这是社会教化作用的结果。可以说孝道是社会化的产物,而不是个性化的产物。在传扬个性化的现代文明中,年轻人对传统观念批判比接受多,对父辈一味遵从是无法接受的。因此,年龄的差异影响了孝文化的传播。
     
  (二)城市的文化程度和人们的教育水平也是一个因素。文化程度高的反而对孝道文化的传播起了反作用。首先,受教育就是学习现代化,从而打破传统的社会准则,而遵从孝道作为一种传统德行就会受到现代化的挑战;其次,教育反映的是智慧、启蒙和其他一些适应现代化的思想品质,而孝道准则相比之下就显得陈旧、不合时宜。随着教育程度的提高,对传统行为的提倡越来越少。总之,孝道文化很难得到现代教育的支持和推行。
     
  (三)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是与父母接触和交流的机会减少。现代社会充满竞争,人们忙于赚钱,把精力都投入到工作中,以免被淘汰,从而减少了同老人在一起的时间,忽视老人的感受,只注重满足老人的物质需求,而忽视了老人真正需要的感情交流。由于与老人在一起的时间减少,因此,孝道观念日渐淡漠。
     
  除了上述的几点因素外,当然还有其他因素,诸如人们的宗教信仰程度等方面的影响,这些都是现代化进程中不可避免的必然结果。我们应客观地看待、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以适应和推动现代文明的发展。


落叶购墓全程服务

24小时咨询热线:0371-65050950